探芳信·暖风定

探芳信·暖风定朗读

丙申岁,吴灯市盛常年。余借宅幽坊,一时名胜遇合,置杯酒,接殷勤之欢,甚盛事也。分镜字韵。

暖风定。正卖花吟春,去年曾听。旋自洗幽兰,银瓶钓金井。斗窗香暖悭留客,街鼓还催暝。调雏莺、试遣深杯,唤将愁醒。

灯市又重整。待醉勒游缰,缓穿斜径。暗忆芳盟,绡帕泪犹凝。吴宫十里吹笙路,桃李都羞靓。绣帘人、怕惹飞梅翳镜。

探芳信·暖风定创作背景

  词序中的“丙申”,即公元1236年(宋理宗端平三年),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词人三十七岁,在苏州仓幕。此时词人与苏姬两人正处在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之时。

  “暖风定”三句,述天气。言暖洋洋的煦风微拂,似将定息,这时候外面有人像去年那样吟叫起迎春的卖花声。“旋自洗”两句,买花。词人闻声出去买来了一丛兰花种上,随即用银瓶从井里汲来清水,洗清兰叶污泥并灌浇之。“斗窗”两句,扣词序中“借宅幽坊,一时名胜遇合”之意。“斗窗”,言窗小,借喻居室狭小。此言不久,摆在小窗上的兰草开花了,词人的朋友(即“名胜”)们,来他的居室赏兰花,饮佳酿,并分韵填词。时间过得飞快,外面已响起了报晚的更鼓声。因为居室狭小,实在难以留客,所以虽然室内仍兰香飘荡,暖意融融,令客人们浑然忘归,词人还是硬起心肠下了逐客令。“悭”,有缺欠之意;“悭留客”,即为没有条件留客。“调雏莺”两句承上,当客散朋友们离开之后,面对桌上的狼藉杯盘,词人心中对离去的朋友们实在还有点觉得抱歉不安,于是叫出小女儿将桌上的杯盘撤去。眼不见心不烦,这时候才稍微减轻些对朋友们的内疚心情。

  “灯市”三句,扣词序中“吴灯市盛常年”。言节前街上的灯市又像往年一样重又开张,今年更是胜过往年。所以词人在客人们离开后,也乘着酒兴,收拾坐骑,信马由缰,醉熏熏地穿街过巷去观赏灯市景致。“缓”、“斜”二字,活现了醉鬼骑马的神态。“暗忆”两句。言词人漫行经过一处地方,想起这里恰是他与苏姬海誓山盟之处,不觉激动得泪湿绡帕。从这儿读者可以看出词人实是位多情种子,感情十分丰富,所以对男女之情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吴宫”三句,化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境,盛赞苏姬之美。此言苏姬的美貌,十里吴城皆知其名,甚至连盛开的桃李花都羞得不敢与她媲美。绣帘中的绝世佳人啊,只怕飘下一朵梅花沾在妆镜上,更增添了你的妩媚。“飞梅镜”,化用寿阳梅花妆典故。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朗读
()

猜你喜欢

月照林乌露入船,也知鸳阁未成眠。闲窗烛剩犹针线,小榻香消尚管弦。

歌罢定应悲悄悄,梦来须认路绵绵。回肠九曲何须道,此夕肠回几万千。

()

高楼面面好,举目是溪山。急水泻湍濑,诸峰呈髻鬟。

聊为半日出,得伴使君闲。作者风流在,承平气象还。

()

楼石山前薝蔔花,品题从昔属诗家。

君看五字齐梁句,句好当令屈宋衙。

()

萧公事迹久尘泥,独有当年洗砚池。世俗所传应彷佛,僧人独得耿颓隳。

小亭新构藏幽趣,一水中分叠旧基。遗泽泯然无处问,清风缅邈竹阴垂。

()

张公一生江海客,别余欲渡钱塘东。镜湖湖头采春色,山阴道上梅花风。

直从明海探出日,别炼赤堇为长虹。钱塘幕府高刺天,其帅司马公宗工。

()

阶下芙蓉花已繁,列盆晚菊亦翻翻。

风轻日暖擎瓯坐,留得蜂房长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