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作

马上作朗读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注释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戚继光朗读
()

猜你喜欢

河汉浮槎到五羊,南风吹送桂花香。村人多少来争看,狗吠仙姬会阮郎。

()

斯文万古照乾坤,削简沉碑仅免燔。在处自应神物护,从来难为俗人言。

仙官下取馀无几,夹壁深藏尚半存。异日亡书购三箧,吾知汉相有贤孙。

()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

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

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

()

本自岩扉客,承家事耦耕。中年归卒业,壮岁托论兵。

身觉儒流贵,心疑侠气轻。垂成看一第,良久逊诸生。

()

江上龙阳县,遥遥百里程。青山云外小,白鸟雨边明。

腊酒沽应熟,春姜种已生。驿人能雅致,高阁榜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