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造句



1、后来,他还根据李贽的遗愿,为他的墓碑书写了碑额“李卓吾先生之墓”。

2、在所谓早期启蒙思潮中,由“东林派”和江右王学所代表的注重社会理性的思想路线与泰州学派和李贽所代表的浪漫化的思想路线共同构成了晚明思想史的复调格局。

3、曾是古代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出入泉州城的要道,是古代泉州繁荣的象征物之一;李贽故居则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人文价值不言而喻。

4、盖焦、李之交至深,已到不拘形迹的地步,故李贽能时时不客气地向焦竑提出一些请求。

5、他的多种著作对魏晋人物故事多加记载品评,魏晋名士饮酒放诞、风流自赏、任性畅情、狂傲不羁的种种行为,深得李贽赞赏,并引为同调。

6、李贽学术归属泰州一脉,但他并未囿于泰州王学,而是以其特有的胆识直抒己见,基于其天地本源说提出自己的思想,从而使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具有了一定的启蒙意义。

7、万历三十年,李贽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弹劾入狱,愤然自刎。

8、李贽虽然没有能亲炙王艮与王畿,但他曾拜王襞为师,而王襞是心斋之子,龙溪的学生。

9、主要创新观点有:泉州地域因素,不足以说明李贽异端思想来源;乃父安贫乐道,对李贽一生以求道为生存意义,有深远影响。

10、李贽主张真才实学,反对不知世务的儒生,反对空谈性命的假道学。

11、万历十一年,焦竑会试落第,万历二十五年,焦竑受科场案的影响而遭贬官时,李贽均驰书并赋诗劝慰。

12、老头李贽,只好再次出逃,躲到河南商城县的黄蘖山中。

13、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

14、也许是吸取了李贽案的教训,《京师纪闻》、《正义报》对这次火灾,都只是简单报道了事实,没有任何评论性的内容。

15、童心是一种境界。老子的着作、李贽的文章都对童心倍加推崇。难得的是人过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会有天才的洞察力,惊人的创造力。

16、以明代来看,狂禅之风,其历时二十年不到,随当权者的严厉镇压,两大教主达观,李贽不得善终,竟也偃旗息鼓。

17、大约焦竑居中调停,拟采取某种妥协办法,取得和解,让李贽得返龙湖芝佛院安身。

18、李贽并不是要人闭目塞听,不与外人接触,而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陋儒对经书中的道理执定成局,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以之为卑鄙龌龊行径的借口的丑恶现象。

19、数月,其父逝世,李贽以丁忧南还。

20、在晚明那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公安三袁与李贽的相逢与交契,可谓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