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yǒng

兵勇


拼音bīng yǒng
注音ㄅ一ㄥ ㄩㄥˇ

词语解释

兵勇[ bīng yǒng ]

⒈  旧指士兵。

soldier;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因以“兵勇”泛指兵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去岁 英 夷一入城, 叶名琛 即被掠而去,彼时城中岂无数百官绅?岂无数万兵勇?皆无法可施。”
《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又些时,纔见各营将官,带些半睡不醒的兵勇到来弹压,到时火势已寝息了。”
陈登科 《活人塘》三:“孙在涛 是 新河集 的董事,做过乡长,他家有二十多顷地,开木厂,家里养十几个兵勇(保家丁),专门在 新河集 欺侮人。”

国语辞典

兵勇[ bīng yǒng ]

⒈  兵卒。清代称兵为「额兵」,额兵之外征募来御寇的称「勇」,合称为「兵勇」。

兵勇造句

1、而是一伙训练有素的精兵勇将!且说大宋立国以来,为了平息国内的各路番王,消耗了许多兵力。

2、至少自己这方二十万精兵勇将也能拼杀掉对方部分军力,到时候两军交接,军阵一乱,就算那三个武宗见势不妙也为时已晚,插不了手,只能在旁干着急心疼。

3、剩下的就是将近一百多拿着各种各样后膛枪的兵勇们了,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样不同。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