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zhào

南诏


拼音nán zhào
注音ㄋㄢˊ ㄓㄠˋ

繁体南詔

词语解释

南诏[ nán zhào ]

⒈  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建于盛 唐 时,是以 乌蛮 为主体,包括 白蛮 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 唐 册封,历十三王, 唐 末为贵族 郑买嗣 所灭。盛时辖有今 云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贵州 西部等地。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蒙舍詔 在诸部南,故称 南詔。”
唐 白居易 《红藤杖》诗:“南詔 红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赵翼 《龙尾关》诗:“缅维 天宝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南诏 是以 乌蛮 蒙 姓为国王, 白蛮 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国语辞典

南诏[ nán zhào ]

⒈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南诏造句

1、唐灭吐番后,波冲一系随之灭亡,南诏统一云南。

2、《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

3、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后,逐渐被当地的白族人民所吸取,到南诏大理国时达到极盛时期,金刚杵是密宗重要的法器之一。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