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朗读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参考资料:

1、罗华荣 .九年制义务教育 语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朗读
()

猜你喜欢

心是惜花疼,足是寻春乏。花残春老病根由,病也风流煞。

欲补恨难消,欲泻情还弱。春来花放是良医,此外曾无药。

()

我辈清怀书自将,不须才与古人当。佳辰美概无穷尽,险语高词尔转相。

吏隐未能离扰扰,诗情犹得慰皇皇。如君逸格谁忘羡,騕袅终难困服箱。

()

又见街头卖紫茱,老怀扰扰类催租。

客来喜得吴江纸,欲写新吟一字无。

()

南极开天诏,春来万物苏。节随星动速,槎向海浮迂。

鲲运溟风翼,龙收渥水驹。故园聊暂驻,松菊未曾芜。

()

天教占得如簧,巧声乍啭千娇媚。金衣衬著,风流模样,於中可是。红杏香中,绿杨阴处,多应饶你。向黄昏、苦苦娇啼怨别,那堪更、东风起。
别有诗肠鼓吹。未关他、等闲俗耳。双柑斗酒,当时曾是,高人留意。南国春归,上阳花落,止添憔悴。念啼声欲碎,何人解作留春计。

()

茱萸红熟霜天晓,兄弟曾无一人少。秋光满地出家园,万仞峰头看浩渺。

我家正对少岷山,山作屏风几叠环。雨翠睛岚都在望,廿年惜未一跻攀。

()